fbpx

想報名的活動 0

早期肺癌 Tag

早期肺癌手術後 = 一勞永逸?術後輔助治療防復發

近年手術治療技術越發成熟,不但安全有效,更是有望根治早期肺癌的主要進程。不過單靠手術取得勝利後,是否就代表無後顧之憂?心胸肺外科專科孫漢治醫生提醒,復發風險較高的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洽,於術後再接受輔助治療。   根治早期肺癌 首選手術 就早期非小細胞肺癌而言,手術切除一般是最理想的治療方式,皆因有機會徹底拔除病灶。手術適用於所有第一、二期及部分第三期患者。若術前檢查期間發現患者的肺或心臟功能較弱,醫生則會考慮為其施行較小型的手術。但若患者完全不宜接受手術,醫生會將其轉介予腫瘤科,考慮施行藥物或放射治療。   以多樣應萬變 隨醫學科技越發精細、治療肺癌的招數層出不窮,手術也細分為多種。以往「肺葉切除」是最標準的手術形式,然而由於近年低劑量電腦掃描(LDCT)興起,許多患者得以於早期確診肺癌,常見的手術類至也為之一變。   根據近年世界大型研究指出,若外圈型肺癌腫瘤小於兩公分、或具磨玻璃影表現,施行肺段切除與肺葉切除的成效相若。換言之,早期肺癌患者可接受肺段切除,以減少切除組織並保留更多肺功能。若肺癌腫瘤較大,肺段切除可能不足以拔除病灶,患者或須切除兩邊肺葉,甚至切除一邊肺部。   肺癌面貌之多不能盡舉,故醫患迎戰敵手時,須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考慮多種良策以應對。   手術技術開新河 傳統的肺癌手術須「開胸」,會造成長約一尺的傷口。隨醫學屢見突破,如今的肺癌手術大多以胸腔鏡輔助。手術中,醫生須將胸腔鏡置入患者胸腔,然後從屏幕觀察胸腔內部,並一邊施行手術。最新的「單孔胸腔鏡肺癌切除手術」只須造成一個傷口,且傷口較小、痛楚輕、流血少,可幫助患者快速康復。接受微創手術後,約八成患者可於三日後出院、又約九成可於四日後出院,可見康復之快。   術後須留意 完成微創手術後,患者通常可於翌日下病床,出院後外出、走路、上下樓梯皆無礙。然而術後兩星期內,患者仍須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並須因應自身情況,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大部分患者出院後都毋須服用止痛藥,患者若於術前一直服用其他長期藥物,術後一般可繼續服用,惟慎重起見,應與主診醫生商洽術後用藥事宜。   術後可高枕無憂? 然而,即便已經完成手術,也不代表可自此高枕無憂,因肺癌仍可能捲土重來。越早期的肺癌復發風險越低,第一期肺癌的復發機率約百分之十五、第二期約百分之三十、第三期則約百分之五十。   因此,為避免狡詐的癌細胞餘燼復起,完成手術後,第二、三期患者仍須配合輔助治療,如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及放射性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另外,腫瘤經切除後都應進行基因測試,檢查是否帶有基因突變;若有,便可選用合適的標靶藥物。患者亦可接受免疫治療測試,並觀其是否奏效。   醫生的勉勵良言 孫醫生言,現下流行的手術極微創、痛楚小、安全且康復速度很快;故確診早期肺癌,並須接受手術的患者大可寬心。近年亦有國際醫學指引建議合適的患者在完成手術及化學治療後可以再接受免疫治療作鞏固治療,詳情可與你的主診醫生商討。 ▲醫學資訊由心胸肺外科孫漢治醫生提供   完整專訪影片: M-HK-00001318 Valid until 20/07/2025 or until change is requi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whichever comes first.  ...

擺脫「發現肺癌=中晚期」宿命 認識早期非小細胞肺癌

香港每年約五千宗肺癌新症中,約七至八成的個案已不屬於早期階段,原因是早期肺癌沒有明顯症狀,令患者難以察覺。只有少數患者較幸運,能於早期察覺異樣,如腫瘤影響氣管導致出現咳嗽或其他呼吸系統症狀,才得以病向淺中醫。   呼吸系統科專科林冰醫生指出,若能以低劑量電腦掃描(LDCT)為肺癌高危人士進行篩查,有助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成或以上,相比傳統X光檢查更為有效。   高危一族更應提高警覺 肺癌由於缺乏早期病徵,令人感覺猶如「隱形殺手」。部分人士更是高危一族,更加需要提高警覺及定期進行篩查。肺癌的高危一族包括以下人士: 吸煙者 曾經吸煙但戒煙年期未滿15年 年齡介乎50至75歲 非吸煙者,但有肺癌家族史   低劑量電腦掃描 有效揪出早期癌變 說到肺癌篩查,相信不少人最先想到的是肺部X光檢查。然而林醫生直言,單靠一年一次的X光檢查作為早期肺癌篩檢的作用不大。若想透過X光檢查發現腫瘤,平均來說腫瘤要達至3厘米,届時已非肺癌的早期階段。   若想抓緊治療肺癌的黃金時刻,接受低劑量電腦掃描(LDCT)可達至更精準的效果,有助降低高危人士的肺癌死亡率達2成或以上。而且檢查過程也是簡單輕鬆便可完成。受檢人士只需躺在床上,聽從醫護人員的指示「吸一口氣並忍著,掃描一下便完成,期間只需30至45秒,亦無需注射造影劑」。林醫生續指,低劑量電腦掃描利用技術得出的一片片斷層影像,可避免影像重疊的問題,加上解像度比X光檢查高出數倍,即使是2、3毫米的結節亦可被發現。   就目前最多的數據反映,低劑量電腦掃描的幅射量並不大、亦不會帶來長遠壞處,林醫生建議高危一族可每年接受一次低劑量電腦掃描,降低肺癌風險。   越早發現 治癒率越高 篩查,是有效對抗癌症的「利器」之一。越早診斷出肺癌,便可及早開展治療,提升治癒率。林醫生指出,不同肺癌期數的治癒率相距甚遠,例如1A期肺癌完成手術後,約9成患者5年後可如常生活;但若發展至3A期,5年後的存活率則約為一半,再一次強調了及早篩查的重要性。   提防復發 術後措施不可少 早期肺癌的患者雖有較高的治癒率,但亦伴隨著復發風險。林醫生直言若然患者先前患上肺癌,代表他們的基因在對抗這種疾病時比較弱,所以即使康復後亦不可以撒手不管。因此建議患者需要定期接受電腦掃描,緊密監察,務求即使不幸復發,亦能及早發現並接受相關治療。   近年亦有不少研究顯示,某些合適的患者若在手術後進一步接受鞏固治療,可帶來更多長遠的好處。鞏固治療有不同方式,例如可在手術後進行化學治療,接著再進行免疫治療;若發現患者的腫瘤帶有某些基因突變,亦可在手術後服用一段時間的標靶藥物,為治療帶來正面效果。   醫生的勉勵良言 近年治療肺癌的方法有很大進步及突破,即使患者診斷出肺癌,亦無需過份擔憂。現時新式的治療方法可為患者帶來更多長遠的好處。即使無法接受手術治療,亦有其他治療選項。   林醫生寄語:「現時有不少醫學研究在進行當中,希望未來能為患上早期、甚至晚期的肺癌患者帶來更多好消息。」   ▲醫學資訊由呼吸系統科專科林冰醫生提供   完整專訪影片: M-HK-00001317 Valid until 20/07/2025 or until change is requi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whichever comes first.  ...